1000升精釀啤酒設備生產精釀啤酒時如何使用高溫發酵。高溫發酵是生產某些精釀啤酒常用的發酵方法,對于釀酒廠家的技術有較高的要求,今天濟南中釀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小編就為您具體介紹一下啤酒廠設備生產啤酒時如何進行高溫發酵吧。
在1000升精釀啤酒設備中采用高溫發酵工藝,需圍繞設備適配性、工藝參數控制、酵母管理三個核心環節構建系統性方案,以實現縮短發酵周期、提升設備利用率的目標。以下是具體實施策略:

一、設備適配性改造:滿足高溫發酵硬件需求
發酵罐選型與優化
材質與結構:選用304不銹鋼錐形發酵罐,內壁拋光至鏡面級(Ra≤0.6μm),減少雜菌附著;罐體采用雙層夾套設計,夾套間距≤50mm,提升冷卻介質流速(建議≥0.5m/s),增強換熱效率。
錐底角度:采用75°錐底,配合頂部人孔設計,便于酵母排放與清洗,減少死酵母殘留(死酵母會釋放自溶產物,影響高溫發酵風味)。
冷卻系統升級:配置5-7.5HP制冷機組(壓縮機制冷量≥12kW),確保降溫速度≥2℃/小時,溫度波動范圍±0.5℃;冷卻介質選用乙二醇-水混合物(配比1:2,冰點-15℃),避免低溫結冰風險。
壓力控制模塊:集成彈簧式安全閥與壓力傳感器,設定開啟壓力0.18MPa,維持發酵罐壓力0.12-0.15MPa,抑制酵母過度繁殖,減少酯類與高級醇生成。
輔助設備配置
麥汁處理系統:采用板式換熱器將麥汁冷卻至9.5-10℃,并利用浮選法去除冷凝固物,減少雜質對高溫發酵的干擾。
酵母接種系統:配備無菌空氣充氧裝置,確保麥汁溶解氧達7-8mg/L,促進酵母增殖;酵母添加量控制在0.6%-0.8%(泥狀酵母),避免過量導致代謝異常。
在線監測系統:安裝PT100溫度探頭與壓力變送器,數據實時傳輸至中控系統,超溫或超壓自動報警。
二、工藝參數控制:精準執行高溫發酵曲線
溫度管理
起始階段:麥汁冷卻至10-11℃入罐,維持36小時進行酵母增殖,使酵母細胞密度達(1.5-2)×10?個/mL。
主發酵階段:升溫至12℃進行主發酵,持續2天;當外觀糖度降至6°P時,逐步升溫至16℃,加速雙乙酰還原。
還原階段:滿罐后第5天,外觀糖度降至最低點(2.2-2.5°P);第7-9天雙乙酰含量降至0.1mg/L以下,開始緩慢降溫至0℃。
后熟階段:在0℃下冷貯4-5天,促進風味物質沉淀與口感穩定。
酵母管理
酵母回收與復用:健康酵母可回收2-3代,但需檢測活力(存活率>90%)與污染情況(雜菌<10CFU/mL);回收時加壓至0.1-0.15MPa,避免細胞破裂。
酵母狀態監控:通過甲基藍染色檢測酵母死亡率,死亡率>5%時需更換酵母;連續使用代數超過3代時,需補充新鮮酵母。
發酵時間控制
總周期:高溫發酵總周期12-15天,較傳統低溫發酵縮短5-8天;其中主發酵5-7天,還原期3-4天,后熟期4-5天。
降糖速率:發酵旺盛期每日降糖1.5-2°P,若降糖過快需適當降溫(如降至14℃)以避免代謝異常。
三、風險控制與應急預案
雜菌污染防控
設備清洗:采用CIP清洗系統,用80-85℃熱堿(2%-3%)清洗發酵罐,再用無菌水沖洗;罐內結垢時用1.5%-2%稀硝酸清洗。
環境管理:發酵室定期用二氧化氯消毒劑或75%酒精消毒,維持濕度50-70%,避免冷凝水滋生雜菌。
操作規范:酵母回收時嚴格無菌操作,避免空氣混入;回收酵母需貯存于2-3℃無菌水中,保存時間不超過3天。
溫度波動應對
備用制冷:配置小型移動式制冷機,應對主制冷機組故障,確保溫度波動不超過2℃。
應急保溫:儲備保溫棉被,在斷電時覆蓋發酵罐,延緩升溫速度(每小時升溫≤0.5℃)。
風味異常調整
酯類控制:若酯類含量過高(如乙酸乙酯>30mg/L),可降低發酵溫度至14℃或縮短高溫階段時間。
高級醇優化:若高級醇含量超標(如異戊醇>120mg/L),可減少酵母接種量至0.5%或增加溶解氧至10mg/L。
重大機遇:預計今年內出臺精釀啤酒標準和相關法規,新政策將接軌歐美現行政策,今后小型精釀啤酒廠灌裝啤酒可正式走向市場,精釀啤酒行業將會迎來健康發展的機遇!
濟南中釀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發酵裝備制造企業。公司總部位于美麗的泉城濟南,生產園區位于山東省德州市三唐工業園,公司始終致力于專業為客戶提供包括啤酒、果酒、葡萄酒、白酒、蒸餾酒等領域內的項目咨詢、工藝研發、應用化設計、裝備制造、工程服務、售后維護等一站式服務,您的滿意就是我們的追求。中釀設備出口美國、加拿大、德國、巴西、澳大利亞、北歐、非洲、南美等多個和地區。